来源:北京商报
民营银行2014年启航,十年间,数量实现了从0到19的突破。作为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补充和完善,民营银行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务灵活性上,相比传统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也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开业以来,受“一行一店”的约束,民营银行的发展也面临资金来源单一、资本补充存在障碍、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受限等挑战。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一些银行开始行动,一方面对管理层架构进行调整,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生态银行建设,以满足细分市场的金融需求。
新高管
从0家到19家,民营银行“长跑”赛程已过十年,站在新起点,民营银行每一步动作都引人关注。7月29日,富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根据该行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拟聘任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的议案》,并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关于重庆富民银行赵卫星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聘任赵卫星为该行行长。
赵卫星是一位“老银行人”,拥有丰富的银行业务经验,曾先后在多家知名金融机构担任要职,包括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等。他也同样是民营银行领域的资深人士,2015年5月,网商银行正式开业时,赵卫星被任命为董事、副行长。在2016年12月,他出任新网银行行长一职。
此次获批后,赵卫星成为富民银行的第四任行长。富民银行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中西部地区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对于在新管理层的领导下,后续的展业重点,富民银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该行作为定位于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银行,将“产融新动能、生态好伙伴”作为发展愿景。将以开放、合作的思维,在遵守监管要求和守好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通过财务顾问和专业化产品服务,打造针对产业开发专业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能力。
不久前,众邦银行也迎来人事调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核准了邹家勇为该行行长、董事的任职资格。
民营银行管理层的每一次变动,都被外界解读为谋求战略转型、强化科技驱动的显著信号。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民营银行“换帅”主要是出于战略转型的考虑。希望通过引入具有大型银行或金融科技背景的高管担任行长等关键职位,来推动银行实现快速转型。这些高管通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在确保风险可控和成本优化的前提下,帮助银行探索更高效的运营模式和技术驱动的服务创新,进而提高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银行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新生态
回顾民营银行的成长之旅,2014年3月,原银监会开始启动了民营银行试点工作,随后,首批5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分别为微众银行、民商银行、金城银行、网商银行与华瑞银行,2014年底,首家民营银行开业。随后,在2016年民营银行迎来了成立的高峰期,彼时,共有12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2017年至2018年间,民营银行的筹建步伐有所放缓,进入了“冰冻期”,直至2019年阵营才再次扩容。
在过去的十年里,19家民营银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与传统银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并实现了互补优势。不过,受战略定位和业务重点的各有不同,民营银行业绩表现也出现了较大分化,梯队分层效应凸显。
目前,已交出2023年“成绩单”的18家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仍稳坐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头把交椅”,网商银行紧随其后,奠定了“双雄并立”的市场格局;第二梯队中,苏商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作为“千亿俱乐部”成员同样展示出强劲势头。其余各家银行资产规模水平差异明显,高则达到700多亿元,少则仅为190多亿元。
业绩表现上,依然呈现出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两强争霸”的局面,这两家头部银行与其他民营银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垫底的银行净利润仅实现0.44亿元,与头部民营银行的差距超240倍之多。
明显的梯队分层也让民营银行意识到走好差异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民营银行正在积极寻求发展路径,一方面,利用自身灵活性高的特点,深耕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市场,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发展线上服务渠道,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成本。
网商银行今年6月宣布战略升级,将交易银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在解读交易银行战略时表示,网商银行不仅要成为小微企业“信贷专家”,也要成为小微企业“资金管理专家”。
新网银行小微金融部负责人杨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要实现与主流银行的差异化,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小、快、灵”的优势,倾力支小支微,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要发展数字技术,抓住数字化技术红利,在全流程、全品类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更广泛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富民银行则提到了打造特色产业生态银行的重要性,该行表示,在打造出针对产业的专业金融产品后,将根据产业供应链场景和产业零售场景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数智化和智能化升级,构建起基于产业生态的数智金融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产融”生态,通过跨界融合的思维,以多维度的综合服务能力链接各种金融资源,不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民营银行应找准战略定位并保持定力,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提升持续创新、错位竞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股东资源及体制机制等优势,大力运用金融科技和5G等技术,加强和深化同业合作,探索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是民营银行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十年
受“一行一店”的监管政策限制,许多民营银行曾经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迅速扩张,然而,最近几年,在监管动刀高息揽储、限制非互联网银行异地扩张等整治行动之下,民营银行生存发展承压,市场趋于理性后,部分民营银行股东亦踌躇退出,也给民营银行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
新的十年,民营银行也将逐渐放弃对规模的追逐,在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提升中找到平衡。在王红英看来,在未来的十年里,民营银行面临着众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提升自身的专业管理能力、科技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取决于其技术含量、战略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的应用、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自身的商业模式”。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民营银行的发展思路虽略有差异,但核心基础还是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与主流商业银行错位竞争,特别是要以服务好大量长尾客户的需求为主要落脚点,如各类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区域经济、创新创业等,形成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基础客户群体。
“在战略上要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手段有效建立风控体系,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对于部分具有先发优势的民营银行,总体上应发展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董希淼如是说道。
十年磨一剑,站在新的时间起点,民营银行也将在科技金融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属于自身的差异化之路。